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专业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抱变革,再创辉煌——勇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 2024-06-19 浏览次数: 2199 发布部门: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撰稿: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摄影: 初审:朱依依 复审:丁林 终审:阚兴龙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24年4月,由旅游学院(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旅游管理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2006年成立的行政管理系)合并组建。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6个本科专业,横跨管理学、法学两大学科门类。近二十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合格毕业生10960余名。学院深锚珠海,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如获批成为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两次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UNWTO. TedQual)等。学院在专业领域具有良好声誉,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司法社工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校旅游管理、公共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等。

组建一流教学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院注重专业培养特色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包括广东省第二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温泉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孙巧耘教授,广东省第三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智库专家丁林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珠海市旅游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阚兴龙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陈辉教授,高尔夫国际级裁判员、广东省高尔夫球协会第一届裁判员委员会主任、兼广东省高尔夫球协会副秘书长李振军等,带领学院教师团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较好成效。

其中,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成为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名列首位;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两个项目分别于2019年、2023年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行政管理专业顺利通过学校验收,已建设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成为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排名(应用型)首位

2019年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两个项目通过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教育质量国际认证(TedQual)

2023年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两个项目再次通过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教育质量国际认证(TedQual)


着力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学院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两个课堂联动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依托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行业社会实践》《创业基础与实践》和校内外实践基地,着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建有酒店管理实训室,引进主流国际酒店集团(如万豪、洲际、香格里拉等)指定采用的OPERA-PMS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践教学,开设有网络营销、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公共管理仿真实训等系列实训课程。教学场景分为理论教学第一课堂、实践实战第二课堂,以产教融合为载体推动与产业的合作,通过课内外两个课堂的有效联动和相互渗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两个课堂联动机制


学院还修建有高尔夫球教学中心,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拥有32个打位的矩形练习场,和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高尔夫练习果岭,为学生的专业教学与训练提供了优良的校内实训条件。

校内高尔夫球教学中心


学院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已建立实践教学基地70余家。与万豪、凯悦、洲际、香格里拉等知名酒店集团、拱北口岸中旅、广州振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广东悠派智能展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与珠海市人社局、珠海市卫计局、斗门区司法局、金湾区政法委等政府单位,以及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珠海市及金湾区养老服务协会、深圳市会展产业协会、横琴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等政府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进行联动育人。

学院与横琴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交流

学院与金湾区委政法委合作洽谈

学院同深圳会展产业协会交流

学院同深圳盐田凯悦酒店合作交流

学院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

学院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全链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实践机会,承担部分课题或企业产品项目实际操盘,实现从理论到实战的无缝连接。每学期结合各年级、各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学习进度,开展实践教学周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开展专业相关的系列讲座、选拔学生参加企业调研、专业实践、服务大型赛事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行业、专业的了解,提升专业自信。

学院聘请企业导师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社工项目实训

专家进校与同学讲座交流

学院师生助力亚运会赛场

学院学生参加珠海第十二届国际航展服务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助力师生共成长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生团队在参加的多项重要比赛中获得瞩目成绩。如荣获2020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华南赛区);2020年受邀参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学生联盟(UNWTO Students'League)的首届挑战赛(UNWTO Tourism Challenge),在中国区5所院校中排名第二,在全球60所院校中排名第29位;2019年获新加坡商务活动策划竞赛冠军;2019年获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英语导游)服务大赛一等奖、壹杆菁英杯全国高校高尔夫挑战赛第一名;参加“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社会治理调研大赛、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清华大学公共政策分析大赛等专业竞赛并获奖多项。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华南赛区)

参加世界旅游组织学生联盟首届挑战赛获奖(中国区院校排名第2)

参加第二届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获一等奖(华南赛区)

社工专业个案模拟大赛

2019年新加坡全球商务活动策划大赛中获得冠军


注重学生多维发展,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

学院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等10余项。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的考取名校研究生,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留学海外,有的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有的服务于祖国基层,深受社会赞誉,亦有学生借助国家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的背景,进行文旅创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院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比例较高。如2021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初试通过率为43%,录取率达到21%。考取的主要单位包括人民政府、组织部、公安局、检察院、仲裁院、边检等大湾区多家单位。

公务员录用光荣榜(2021、2022届)

师生赴云南怒江贡山县参与帮扶工作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一校一社工项目录用光荣榜

2017级刘杰晖作为2家文旅企业创始人,被《人民日报》、CCTV报道,获评年度中国品牌创新人物


学院涌现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成为崇德尚学、自力有为的典范。其中包括2012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黄加荣,现任广西驻村第一书记、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西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多次受《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2012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黎宇,任职国家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6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新媒体电商模式理论最早提出者之一、珠海横琴窗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鸿;2020届行政管理专业陈雅婷(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服役南部战区空军信息通信某旅,现就职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2008届毕业生张静妍,现任宁海安岚酒店(代理)总经理;2012届毕业生陈曦,现任安吉英迪格酒店市场销售总监等。

优秀校友黄加荣

2008届毕业生张静妍 现任宁海安岚酒店(代理)总经理

2012届毕业生陈曦 现任安吉英迪格酒店市场销售总监 


学院始终重视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从大二开始开设有第二外语,同时积极拓展境外院校升学和学分互换项目,与澳门旅游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分互换(交换生)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旅游大学、瑞士SEG酒店教育集团合作,开展推荐免试本升硕项目。

2024年6月5日师生受邀赴澳门参加“旅游教育学生峰会(2024)

近年来,学院各专业考研升学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以2023届为例,毕业生被国(境)内外高校共计录取 50 人,其中境内升学18人,境外升学32人。就读的高校不乏国内知名一流大学和全球QS 排名前 50 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莫纳什大学、约克大学、瑞士恺撒里兹酒店管理学院、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往届毕业生中还有多名同学已经获得境内外高校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如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广东财经大学教师黄文浩,2011届毕业生、获澳门城市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的杜昀倩等。

2011届毕业生杜昀倩获澳门城市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2022届毕业生申苗苗现已成功申请澳门科技大学博士

毕业生考研录取情况统计(一)

毕业生考研录取情况统计(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式发展,以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强化专业优势特色,力争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