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发布时间: 2018-09-10 浏览次数: 279061 发布部门: 珠海科技学院
撰稿: 摄影: 初审: 复审: 终审:


校  训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与吉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设25个二级学院、9大学科专业集群,6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30000余名。学校17年来为社会输送13届72000余名本科生、7届94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首次参评首次参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软科,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二。

顾问委员会

  学校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科学家成立了“珠海科技学院顾问委员会”,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治理把脉献策,为建设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校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党的建设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08年学校党委成立,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推行党委书记和理事长“一肩挑”,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理事会副理事长,党员校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党委委员,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充分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领导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来校调研期间,对学校把党建工作放在最核心位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学校入选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和珠海市先进基层党委,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全省“三型”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党建“书记项目”连续两年获省委教育工委通报表扬。基层党建研究成果显著,学校党委主编出版了全国首套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入党培训党校教材。

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引进培养环境,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推行“柔性引进”模式,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道路,国家级、省部级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组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研发能力较强、德才兼备、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其中,二级教授14名,博导28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在全国和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各级各类奖项56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十强。

通过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举措,学校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教学科研业绩成果丰硕。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明显,在广东省有关评选活动中屡获殊荣,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4名;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广东省三八红旗手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4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1名,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3名教师入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3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教师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5名教师被评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4名教师被聘为珠海市首批“珠海特聘学者”。2014年,学校还荣获首批广东省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奖励项目150万资金资助。

教学工作

     一、专业建设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本科专业6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其中理工科专业32个,占专业总数的51%;经济管理类和人文艺术类专业31个,占专业总数的49%。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广告学、英语、朝鲜语、制药工程、建筑学、金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软件工程、应用化学、中药学等13个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学校现有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2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7个。

  (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完善专业建设与管理,推进专业认证,加强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和新专业申报工作。重点突出大数据、航空类专业的职业培训、专业方向和专业建设。面向需求、优化结构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专业建设格局。一主体是指现有的63个本科专业。两翼是指航空类和海洋类专业群。按照专业认证标准,推动我校“十四五”期间专业认证工作;不断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多元化,积极开设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专业。现有行政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朝鲜语、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广告学等12个辅修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辅修学士学位专业。

  二、人才培养

  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体现企业、行业和社会需求,实施分流培养,分类指导,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满足专业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原则,增加选修课程比重,同时,将课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质量工程项目

  在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对项目的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按时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侧重省级项目的建设与持续发展,引入校外专家组织结项验收的同时,加强对潜在项目的前期培育和优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无机化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学校是省内唯一入选榜单的同类院校;《数据结构与算法》《无机化学》《创业基础与实践》《有机化学》等5门课程入选广东省 2020 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创业基础与实践》课程被确定为2021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目前共建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21门省级精品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承担了19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个省级教改项目和协同育人项目。

  四、教学成果奖

  “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6项。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及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产业结构,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不断凝炼特色学科研究方向,打造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提升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及学科与平台建设。现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工程、建筑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学科为珠海市优势学科,校级重点学科13个。在目前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中,学校居于民办高校首位。自2014年始,学校与吉林大学在金融与工程领域的金融、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7个专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教学管理及毕业答辩等培养的全过程在学校进行。2017年,学校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签订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博士研究生协议,并与韩国南首尔大学签署中韩医疗翻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学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科研基地和平台,目前拥有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国际合作平台等研究机构6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市级科研平台12个。2016年,学校梁艳春教授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学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指定为“一市一高校海洋经济研究支持体系建设高校。2018年1月,学校与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珠海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共同开展智慧海洋、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与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与港口物流等领域研究,推动珠海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2018年6月,与欧洲科学院院士院士、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Fausto Giunchiglia签订合作协议,建立Fausto Giunchiglia院士人工智能研究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开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合作研究,搭建集社区医疗、智能家居、健康养老、远程教育、互动娱乐、安全防护等功能的数字智能多媒体系统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社会能力。2020年,学校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名单,我校是同类院校中唯一入选该批次名单的院校;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吴威副教授主持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立项;学校梁艳春教授牵头项目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学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近五年来学校科研可支配经费总额达到1.5亿元,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师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92篇;获得专利授权81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成果奖5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为区域内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8100次检测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被政府或行业协会采纳的高质量有影响的咨询报告19份,与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52项。2017年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服务地方成效显著。

图书馆介绍

  图书馆共八层,建筑面积合计54000平方米,馆藏图书305万余册,中外文报刊近1400种,拥有各类数据库17个,共享数据库40个,拥有中国知网、超星学术视频等多种数字资源,数字资源保有量迈入“亿”级大关,生均纸质图书54.21册,馆舍面积和馆藏总量位于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图书馆还与吉林大学建立了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关系,与金湾区文化馆(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等单位建立馆际合作关系。每周开馆时间108.5小时,年均接待校内外读者百万人次。

  图书馆秉承“读者至上、文明传承”的精神,以“智慧与服务”为馆训,承担着阅读推广、文化传播、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项职能。拥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巾帼文明岗”、珠海市金湾区信息素养教育基地等多层面的学术平台。每学年推出的“世界读书日”、“新生文化节”等活动,每周开展的“图书馆1小时讲座”、电子数据库操作培训、读书沙龙等工作(分别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数据库培训师以及图书馆学科馆员等参与主讲),已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品牌,起到了春风化雨的育人效应。图书馆还不定期举办特定主题书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和毕业生设计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此外,作为高校图书馆,其社会化服务工作亦成效显著。联合珠海市中小学校,先后开展多场“手牵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心中传播爱阅读、爱生活的理念,广泛发挥服务育人的社会职能。

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一流的本科办学条件,依山傍海,占地面积2421亩,包括4栋教学楼,43栋学生公寓,12栋教师公寓,以及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高尔夫球场等,6个食堂全部被评为食品量化管理A级食堂。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行政用房近2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4栋共9.2万平方米,图书馆5.4万平方米,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共3.4万平方米,为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学院、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实验室所在地;五环体育馆和游泳馆共1.1万平方米。此外,学校现有标准足球场2个、五人足球场2个,标准田径场1个,室内外篮球场地23个,室内外排球场地4个,室内外网球场地6个以及乒乓球馆、健身房等。学校生活设施完善,2个大型食堂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43栋学生公寓共3万多张床位,4人标准间,设有空调、电脑桌、网络接口、电风扇、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太阳能淋浴等设备

国际合作

  学校大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根据“立足港澳台、稳固亚洲,突出欧美澳”的发展战略,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澳门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稳步实施“海外名校”战略,先后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15所世界五百强高校及多所知名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构建了全方位多样化高层次的国际化平台。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思路,学校大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据统计,学校与境外高校或境内涉外机构签署各类合作协议与备忘录150多项,提供涉外项目160多个。至今,学校总计选派了近3000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交流,平均每年约选派300-400人赴国(境)外留学、带薪实习或文化体验,每年提供公费留学名额100多个;教师赴外交流累计达160多批次,近300人次;累积引进270多人次境外专家来我校任教、讲学、开展讲座等;成功举办18次国际(双边)会议;2009年春季学期至今已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葡萄牙、爱尔兰、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俄罗斯、委内瑞拉、日本、韩国、朝鲜、泰国、菲律宾、也门、约旦、尼日利亚等20个国家的近1400人次留学生来校学习、生活。

  借助优质的国际化资源平台,学校大力培育特色项目,积极创新中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先后在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英语等5个专业组建2+2中外双学位项目专班,聚集优质的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国际项目资源,直接对接世界QS排名第82位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世界QS排名第240位的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旨在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立足于开放式办学的总体发展思路,学校将继续拓展国际化平台,大力推动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的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新突破。

校园文化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校经常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和吉林大学本部的名师来校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马云、王石、白岩松、鲁豫、俞敏洪等多位社会名流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和社会视野。学生在感受浓郁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学校致力于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院建设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国学院将以接续文脉、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

院士讲座

  为塑造学校的学术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知识层次,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学术品位,自2006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开始举办 “科技大师系列讲座”,每周邀请一位院士来校讲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的101位院士光临,并主讲了146场讲座,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院士林”里,院士们手植的红木棉枝繁叶茂,与“校友林”、“国际合作林”、“校企合作林”一道为校园增添了亮丽的风景。2013年9月,以科技大师系列讲座为引领的讲座体系建设成果经学校推荐,参加广东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荣获三等奖。

学生获奖

学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近4年来荣获各级各类奖励1677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573项、省级787项、市级322项,学校在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特别是自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每年投入近百万经费组织学生团队参赛,学生团队在首届至第六届荣获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铜奖8项;广东省分赛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20项,获奖数量位居同类院校第一位,并连续六届荣获优秀组织高校奖,全校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实践活动覆盖面达100%,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于2015年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通过复评。

校企合作

  学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长期坚持开放式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学校已经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不同行业的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尽全力促进学生就业。2017年学校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18年6月,学校与阿里云、慧科集团签订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合作协议,立足珠海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要素,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大数据技术人才,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校注重加强对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借助于实习基地提供的良好平台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的直接引导,实践教学环节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政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生产实习基地,构建了优质资源共享、教学与生产衔接、学校和社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合作研发环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打开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在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智力资源和财富资源等方面,均体现出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校企双方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地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协同效应逐步凸显。

就业状况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2010年学校被评为“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2013年在广东省教育厅就业督察评定中获评优秀,2015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选为“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评比中荣获“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2016年荣获新华网全国“就业典型高校”,2018年荣获新华网全国“就业典型高校”和“双创典型示范高校”,2020年荣获新华网全国“创就业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地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每年75%以上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事业单位工作。

地理环境

  学校座落在“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广珠城际轻轨已经开通,珠海直达广州只需60分钟。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已建成,通车后,珠海到香港的行车时间仅为30分钟。

  校园背靠峰峦叠翠的观音山,面对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位于珠海航空产业园之内,靠近国际枢纽海港高栏港,位于珠三角战略发展要地。校园由闻名世界的设计悉尼奥运会场馆的澳大利亚PTW公司按照澳洲滨海建筑风格整体规划设计,环境优雅,椰风海韵,空气清新,风光绮丽,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园地。



学校章程

社会评价(数据资料截至2021年5月)

学科专业(数据资料截至2021年2月)

学生获奖(数据资料截至2019-2020学年)


最新动态